第二百七十四章 悖逆之人(五)-《寡人刘玄德》
第(2/3)页
青州,临淄。
刘备自凉州回来后便做了甩手掌柜,将青州的事都交由贾诩等人打理。他则是整日窝在府中,陪着刘禅读书。
说是亲自教刘禅读书,可实际上真正教刘禅读书的,反倒是在府中陪读的诸葛亮。
刘备则会在偶尔起了兴致时给他们讲些从来不曾听过的故事。
像是远道西去取经的和尚,大闹天宫的猴子,醉酒打虎的豪杰,以及一个家道中落的世家子的故事。
刘禅对读书兴趣不大,对这些故事却是极感兴趣。靠着这些故事,也让常年难在家中落脚的刘备与刘禅的关系亲近了几分。
诸葛亮对这些故事兴趣倒是不大,不过对其中一个空城计的故事倒是极感兴趣。
他觉的此事真假不论,那个敢大开城门,坐在城楼上弹琴的古人,是个真豪杰。
自然,当他将这一番感想说与刘备听时,刘备一脸古怪神色。
临淄另外一处并不显眼的府邸里,今日荀或破天荒的来拜访贾诩。
随行的,还有如今正随他学习政事的诸葛亮。
贾诩自然是置酒招待。
贾诩对旁的事情都不介意,唯有酒水,必须要饮那最纯正的女儿红。
「文若尝尝我这的酒水自滋味如何。都是我亲自去酒舍里寻来的好酒。即便是在主公那里,你也未必喝的上如此纯正的酒水。」
贾诩殷勤劝酒。
荀或饮了一杯,微微皱眉。
他与贾诩不同,从来不喜饮酒。
贾诩看在眼中,只是笑了笑,「文若可是稀客,若非有要事,想必不会登门。不知文若今日前来,到底是为了何事?」
荀或也不避讳,直接开口道:「昨日我查阅了暗部这些日子的行动,发现你最近将不少人派往了荆州。」
所谓暗部,是当年刘备亲手所设,多是谍子密探,为贾诩所掌控。
只是他们两人是刘备的左膀右臂,贾诩也从来不曾避讳荀或,相反,贾诩反倒是乐得荀或能够时常去看上一二。
荀或叹了口气,「如此手段,终究非是仁者所为。」
原来贾诩这些日子向荆州派遣了大量谍子暗探,大半用于与荆州的豪族联络。
尤其是蔡家。
荀或已然隐约猜出贾诩所谋。
贾诩笑着饮了口酒,「于文若这般仁人君子而言,这法子自然算不得什么仁义手段。可对军中士卒与荆襄的百姓而言,其实已经算极为仁义了。毕竟于他们而言,可还有旁的事情,能比活下去更重要?没有了。」
荀或稍稍沉默,随后点了点头,「文和所言有理。」
「我还以为文若会以圣贤道理辩驳我一二。」贾诩有些诧异的笑道。
荀或笑了笑,「圣贤道理,总归要落在实处的。说到底,民之所求,我之所愿。总不能颠倒顺序来讲道理。」
贾诩笑道:「文若才是真读书人。」
荀或亲
自给贾诩倒上一碗酒,与他轻轻相碰,「文和又何尝不是呢?」
两人相顾一笑。
一旁的诸葛亮若有所悟。
许多年后,昔日的弱质少年,已然成了名满天下的诸葛丞相。
再后来,他也有了自己的学生。
当双鬓早已斑白的中年文士与那个有幼麟之称的弟子提起此事时,他心思飘远。
遥想当年。
…………
荆州,襄阳。
当日蒯越为刘表谋划刘琦避祸之计,刘表当时虽然不曾应下,可思虑再三,还是决定采纳蒯越的计策。
襄阳城中暗流涌动已有多时,虽不曾明言,可城中的世家大族无不在猜测日后荆州牧的继任之人。
当日刘琦得了遣他前去江夏的消息,便知道日后荆州牧的位置再也与他无半点关系,一招不慎可能还要送掉性命。
离城之日,有城中好友在城门处为他置酒送行,刘琦饮酒大醉,大哭而去。
一时之间,襄阳城中人心涌动。
这一日,蔡冒便找到了蒯越头上。
蔡蒯两家素来是世交,所以蔡冒言谈之间半点也不客气,落座之后直接问道:「听闻要刘琦避祸江夏是你给主公出的主意?异度,往日里我待你不差,为何害我!」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