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这是对NS方程‘特例’的研究,相对于大范围取值论证就简单多了。 但是,其中包含的论证逻辑,一行行推导的难度却很高,想理解并不是那么容易。 证明过程,包含了函数论、几何学,还有一小部分是代数几何方法,涉及的领域有点多,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。 本特-尼尔森从事的是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,他就是很快跟不上节奏的人之一。 报告只进行了十分钟,他就已经听不懂了,扭过头问向旁边的鲍勃-詹姆斯,“你听懂了吗?” 鲍勃-詹姆斯抿了抿嘴,他继续注视着台上,好半天才开口道,“如果我都能听明白,我一定会说:‘请闭嘴’!” 他说着自己都笑了。 “真是不敢相信。” 鲍勃-詹姆斯摇了摇头,继续道,“函数、几何学,甚至是代数几何?我只知道这些方法,但不理解。” “这个研究涉猎的范围有些广……” 他感慨着。 数学的分支学科有很多,大部分学者都会选择单一的方向进行研究。 有些学者能涉猎多个领域,但一般都是上了年纪,单方向的领域上发现已经无法再进步,才会去研究其他领域,一则是找个新方向,另一方面,也希望拓展领域来对原来的研究方向有增益。 张硕才只有26岁,他的年纪太小了,做一个研究怎么会涉及这么多领域? 即便不是专业做研究,只是知道那些方法并应用也很了不起。 跨行如隔山,并不只是说说的。 在不同数学领域上,顶尖学者也许都比不上博士生的水平。 当然也有学者能跟上节奏。 比如,安东-卡普斯汀。 安东-卡普斯汀是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知名学者,他一直很认真的听着讲解,还用笔不断做着记录。 就像是鲍勃-詹姆斯的形容,真正听懂的人生怕受到一点点的打扰。 卡普斯汀听的极为专注。 当张硕完成了论证的‘铺垫’,进入到两个二维解集对照的时候,证明过程就变得清晰起来。 这也让听懂的学者思路变得清晰。 安东-卡普斯汀轻呼一口气,他手上继续做着记录,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。 后面的部分不用继续听了。 报告到了这里,他已经能肯定证明是正确的。 那些听懂的人都同样的感觉。 菲尔兹获奖者,也是三号厅评审之一的马克西姆-孔采维奇就坐在第一排,他和卡普斯汀露出了同样的笑容。 旁边有个人注意到孔采维奇的笑容,顿时问道,“怎么样?” “没问题了。” 孔采维奇很确定的说道,“后面不用继续听了,证明已经结束了。” “是对的?” “当然。” 孔采维奇笑道,“我记得,张硕投给《数学新进展》的论文,我做过评审,现在数学家大会,我又是评审。” “从二阶偏微分方程的通用算法,到NS方程的奇点论证,仅仅一年多……” “这是奇迹啊!” 孔采维奇感叹的说道。 讲解已经到了最后部分,后面的总结出现在了荧幕上。 张硕完成了最后的讲解,并做出了总结,“综合以上的结论,我们可以确定,湍流转变位置的解是以指数型增大的,而且非常密集,但并不存在跳转的奇点,解集依旧具有存在性、唯一性以及光滑性!” 话音落下时,报告厅安静了一瞬。 孔采维奇当地站了起来,伸出双手用力的拍在一起。 一下。 两下…… 几个听懂过程的学者,也包括安东-卡普斯汀,都一起站起来鼓起了掌。 掌声迅速响成一片,并很快占满整个报告厅。 第(3/3)页